西浦学者参与最新全球幸福研究:人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善良
根据《2025年世界幸福报告》的最新研究,对他人善意的信任程度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比我们之前认知的更为密切。

该年度报告由牛津大学福祉研究中心携手国际知名调研机构盖洛普(Gallup)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共同编制发布。报告数据来源权威,主要依托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World Poll)英国劳氏基金会(Lloyd’s Register Foundation)世界风险民意调查(World Risk Poll)等国际知名调研项目,所有数据均经过全球顶尖幸福科学研究团队的专业分析。
全球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对社区友善程度的预期明显低于现实水平,实际钱包归还率比预期高出近一倍。报告同时发现,对他人善意的信任程度是预测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以位居全球幸福感榜首的北欧国家为例,其民众不仅预期钱包归还率高,实际归还率也位居世界前列。
该报告的编辑之一、西浦国际商学院 Shun Wang高级副教授表示,“实际的善举和预期的善意,都是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第13版《世界幸福报告》聚焦“关爱与分享”主题,其他主要研究成果有:
- 共餐行为与幸福感密切相关,但美国独自用餐人群在过去20年间激增53%。
- 家庭规模会影响幸福指数,墨西哥和欧洲四到五口之家幸福感最高,但许多欧洲人选择独居。
- 2023年,全球19%的年轻人表示缺乏社会支持网络,较2006年增长近四成。
- 在善行频率更高的国家,绝望致死的发生率较低。
- 部分欧美国家幸福感与社会信任度下滑,共同为政治极化与反体制投票提供了注解。
- 慈善机构之间的成本效益差异悬殊,最优机构的单位投入幸福产出可达普通机构的数百倍。
《2025年世界幸福报告》最新国家排名显示,芬兰以7.736分(满分10分)的生活满意度评分蝉联冠军,这已是该国第八年蝉联全球最幸福国家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哥斯达黎加(第6位)和墨西哥(第10位)首次跻身十强。
立陶宛(第16位)、斯洛文尼亚(第19位)和捷克(第20位)等国的排名持续攀升,反映出中东欧与西欧国家间的幸福水平差距正在缩小。相比之下,美国(第24位)创下历史新低,英国(第23位)的生活满意度评分也跌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排名基于各国居民三年间对生活质量评价的平均值。来自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分析人均GDP、健康预期寿命、社会支持、个人自由感受、社会慷慨程度及腐败感知等六大核心指标,系统解读了各国幸福水平的差异及其演变趋势。需要强调的是,最终排名则是依据受访者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价得出。
该报告的编辑之一、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Lara B Aknin博士认为,“人类的幸福感源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善良的行为都会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该报告的编委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John F Helliwell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Richard Layard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effrey D Sachs教授、英国牛津大学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Lara B Aknin博士、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Shun Wang博士。
图文来源:牛津大学福祉研究中心
补充报道:Patricia Pieterse
编译:张蔚
来源:西交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