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颜海平教授于澳科大谈「重塑人文学」
正值澳门科技大学25周年校庆之际,国际学院迎来了「濠江语言学与语言教育论坛」系列讲座的第二场。讲座由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教授主讲,主题为「重塑人文学:资源、路径、方法」。
本次讲座由澳科大国际学院魏慧萍副教授主持,教育发展中心总监、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讲座教授致辞并向颜海平教授赠送纪念品。

张洪明讲座教授(右)向颜海平教授(左)赠送纪念品
颜海平教授是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兼中文系文学与思想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教授、博导,清华学堂世文班首席教授,同时为国务院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英专)成员,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建盟执行理事会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清华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国际著名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康奈尔大学终身资深教授。1999年,CNN评选她为「新世纪最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六位中国文化人物之一」。
讲座中,颜海平教授首先回顾了她在复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求学经历,并介绍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发展历程与使命。颜海平教授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探索理解世界的多元方式,开启人文学新视域,为构建和谐共生的人类福祉贡献智慧是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具体问题、历史母体和共性命题。

颜海平教授演讲
接着,颜海平教授以《重塑人文学》第二辑为例,分析了巴赫金以「对话性」为核心的「时空体理念」与奥尔巴赫的「起点」论,转化汲取其中的思想资源而更新「跨边界」书写方法,指向双语多语人文学路径开拓的亟需与前沿。她强调,跨边界书写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差异意义的包容、驾役、发现与理解,展现了无处不在的文化对话的动能和潜能。这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是人文创新的重要形式。

讲座合照
讲座最后,颜海平教授寄语澳科大师生,理解和认知文化差异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独特优势。她鼓励青年学者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人文对话,推动文学文化与文明传承的交汇融通。讲座在热烈的提问交流中圆满落幕。